十四艺节|以青春赴山海,话剧《大漠日记》重庆首演引观众共鸣
更新时间:2025-10-16 19:05 浏览量:2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10月15日晚,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由河北省承德话剧团精心创排的抒情话剧《大漠日记》,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拉开重庆首演大幕。这部聚焦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作品,以细腻的叙事、真挚的情感,将青春奉献与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搬上舞台,让现场观众在光影交织中,与“用青春锁住流沙”的支教者们同频共振,掌声与热泪交织成首演夜最动人的回响。
剧照。受访者供图
当舞台大幕缓缓升起,荒漠中简陋的教室、迎风摇曳的胡杨剪影、投影幕上支教教师日记里的滚烫字句,瞬间将观众拉入新疆且末的风沙与星空之间。
剧中,支教青年们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边疆的坚定、面对漫天黄沙与资源匮乏时的迷茫、守护学生成长时的温柔,被演员们以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一一呈现。尤其当那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剧场响起时,如同火炬点亮全场,不少观众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情感共鸣在此刻达到顶峰。
演出场景。受访者供图
这份舞台上的动人力量,源自一段跨越20余年的真实坚守。2000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15名保定学院毕业生毅然背起行囊,远赴新疆且末县二中任教。在黄沙漫卷的边疆,他们克服生活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用知识为当地孩子点亮希望。此后20余载,一批又一批保定学院学子追随前辈的脚步,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扎根,累计培养9000余名学生,让教育的根系深深扎进西部荒漠。
感人的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大漠日记》以抒情话剧为载体,艺术化地还原了这段岁月,将新时代青年在困境中坚守理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化作直抵人心的舞台力量。
“太真实了,仿佛看到了曾经支教时的自己。”观演结束后,曾有过短期支教经历的李老师仍难掩激动。他坦言,剧中支教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呵护、面对困难时的咬牙坚持,都让他倍感亲切,“这些年轻人用青春浇灌了边疆的教育之花,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被永远铭记。”
“能够将河北保定学院援疆支教群体的故事搬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团长王家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最大程度还原支教生活的真实质感,创作团队曾多次前往河北保定学院,新疆且末、和静等地实地采风,与支教老师、当地师生促膝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我们希望通过《大漠日记》,让更多人了解这群青年的坚守与付出,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让个人理想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坐标、实现价值的意义。这是我们创作这部剧的初心,也是我们不断打磨作品的动力。”
10月16日晚,《大漠日记》将继续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