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长征组歌》再登解放军歌剧院,重温红色记忆!

更新时间:2025-04-26 09:00  浏览量:3

## 当《长征组歌》再次响彻解放军歌剧院,我们听见了什么?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当这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解放军歌剧院的穹顶下回荡,许多观众的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长征组歌》这部诞生于1965年的音乐史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长征组歌》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独特的创作手法上。这部作品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根据萧华上将的长诗谱曲而成,巧妙地将民间曲调、戏曲元素与西方交响乐技法融为一体。《告别》中江西采茶戏的婉转,《四渡赤水出奇兵》里云南花灯调的欢快,《到吴起镇》陕北民歌的豪迈,这些音乐语言不仅生动描绘了长征途经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构建起一部立体的声音地理志。作曲家们用音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音乐画卷,让长征这条红飘带在旋律中飘扬。

但《长征组歌》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人心,更在于它承载的精神密码。当《突破封锁线》中那急促的节奏响起,我们仿佛看见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的身影;《过雪山草地》里如泣如诉的旋律,道出了长征路上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而《大会师》中气势磅礴的合唱,则奏响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歌。这些旋律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声波载体,代代相传。

在解放军歌剧院的舞台上,新一代艺术家们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了创造性诠释。指挥家精准把控着音乐的情绪起伏,合唱团用更加丰富的声部层次再现历史场景,交响乐队则通过现代演奏技法增强了音乐的戏剧张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美设计的创新——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遵义会议会址、泸定铁索桥等历史场景在舞台上"复活",与音乐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表达,让红色经典焕发出时代光彩。

《长征组歌》的常演常新,折射出当代社会对红色文化的渴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钙质"。当年轻观众在剧院里随着《大会师》的旋律轻声跟唱,当孩子们好奇地询问"什么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这部作品教会我们,真正的长征精神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而是面对困难时永不言弃的勇气,是理想信念的坚守,是集体主义的力量。

《长征组歌》的每一次上演,都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唤醒,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礼。它提醒着我们: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剧场里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一个民族对初心的回响,对来路的铭记。在这回响中,我们听见了过去,也听清了未来前行的方向。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