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弹琴?医院秒变治愈音乐会现场
更新时间:2025-04-17 19:05 浏览量:4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平 通讯员 方序 陈丹
“我一直在这里,一直在爱你……”4月17日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城东院区住院部一楼大厅流淌着温柔的歌声。身着白大褂的汤扬医生坐在钢琴前,以自弹自唱陶喆经典《爱,很简单》,将这场特殊的治愈音乐会推向高潮。
正午时分的住院部大厅依然熙熙攘攘,送餐家属拎着打包盒步履匆匆,身着病号服的患者缓缓走向院区花园,结束门诊的医护人员抽空进了咖啡吧。当《卡农》悠然响起,所有步履都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节奏。
一位戴着化疗帽的阿姨轻轻闭上眼睛,静听时眼尾泛起细纹;几位年轻患者轻声和唱,手指轻轻敲着节拍;围观的人群纷纷举起手机,将这份温暖定格在镜头里。“这些音符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生病前的记忆。”正在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张女士动容地说,“我想起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虽然五音不全,但现场听到这些音乐,和大家一起唱《明天会更好》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甘智华是这次音乐会的患者嘉宾,现场他朗诵了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年多前,得知自己身患肝癌,他焦虑到睡不着觉,历经三次化疗,当医生宣布肝脏警报暂时解除时,这个中年男人选择用诗篇在音乐会上传递希望,“我看到了希望,想让别人也能看见希望。”
由医院14位医护人员集资购置的三角钢琴,放置在浙大二院城东院区住院部大厅。 朱平 摄
音乐疗愈的种子,其实数年前就在浙大二院萌芽。重症心脏移植患者华宁(化名)在ICU治疗期间,医生每日弹奏琵琶曲让其重燃生存希望。浙大二院常务副书记丁克峰介绍,作为肿瘤专科院区,城东院区特别关注患者身心双重创伤。正值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医院准备了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不仅让患者暂时忘记病人的身份,也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希望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与病魔作战时,能感受生活的诗意与希望,而这抹温暖的人文亮色,正是浙大二院肿瘤中心对‘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核心价值观最真挚的注解。”丁克峰说。
医院通过创新协作机制、推广适宜技术等举措,让更多肿瘤患者享受到规范、优质的诊疗服务。医院率先开展自体肝移植治疗肝癌,以及基于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标记与定位,乳腺癌保乳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国际领先,并打破超高龄患者的手术年龄禁忌,近两年成功救治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例逾百例。医院肿瘤中心创新性构建“以规范化治疗为基石,以个体化治疗为进阶”的双轨并行诊疗模式,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大肠癌为例,一期、二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3.1%,86.8%,三期患者达到了73.1%。“但医疗的温度不止于数据。”丁克峰表示,从“立体疗愈花园”的院区设计、用莫奈风格风景油画点缀的墙面,到14位医护人员集资购置三角钢琴放置在住院部大厅,这些细节,都在诠释治愈系“人文家园”的理念。
据悉,这已是城东院区第二次举办类似音乐会,没有专业乐队的华彩,却有医患同台的真实,“上台表演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演奏最专业的,但他们朴实真挚的感情流露,带给现场所有人一份最诚挚的关爱。”丁克峰表示,这种对生命、健康真情实感的赋能,才最能体现治愈音乐会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