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把锁,荷兰慌了神!全球芯片战迎来戏剧性反转
更新时间:2025-10-18 04:13 浏览量:2
欧洲人恐怕没想到,他们刚刚强制接管中资芯片厂,中国反手就锁上了仓库大门——安世半导体在惠州、上海的基地里,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和封装件,如今一箱也飞不出保税区。
一场精心策划的接管闹剧
9月30日,荷兰政府动用一部沉睡七十年的《商品供应法》,以“保障芯片供应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更戏剧性的是,荷兰企业法庭未经庭审,就直接暂停了中国籍CEO张学政的所有职务。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块遮羞布。法庭文件显示,早在6月,美国官员就向荷兰明确施压:想要获得美国制裁豁免,必须撤换中国籍CEO。
影视的魅力
中国的反制:精准而有力
然而荷兰政府可能忘了,他们接管的只是个“空壳”。安世半导体8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每年产出数百亿颗芯片。当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特定零部件出口后,荷兰人才突然醒悟:他们能控制的只有欧洲的晶圆厂,但这些晶圆必须送到中国封装才能变成可用芯片。
“现在的情况是,德国汉堡的工厂能生产车规级芯片,但没法运到中国封装;而东莞的封装线停着,每天有2.5亿颗芯片发不出去。”
连锁反应正在蔓延
这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软肋上。安世半导体供应欧洲18%的车规级芯片,禁令发布后,现货市场价格跳涨两位数,大众德国工厂直接减产30%。
更让荷兰焦虑的是,中国随后将稀土全流程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这直指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命脉——每台EUV光刻机都需要10公斤以上中国产钕铁硼永磁体。
影视的魅力
历史的讽刺
二十年前,中国为引进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需要层层审批、数年谈判;二十年后,中国的一个出口管制决定,就能让欧洲半导体巨头坐立不安。
这场博弈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商业规则被政治干预,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分裂。但历史总是证明,在技术封锁的铁幕下,创新与韧性才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
您认为这场芯片之争将如何演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影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