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圆满收官:十年坚守 锻造原创话剧“风向标”

更新时间:2025-09-28 12:02  浏览量:1

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历经159天,于9月22日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展演围绕“原创戏剧,时代共鸣”主题,秉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在举办形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展演活动从北京拓展至乐山,特别设立“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核心板块,并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于今年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举办的一项全国性戏剧演出活动,创办于2015年,始终秉持立足人民、守正创新的宗旨,讲好中国故事,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集结和展示中国原创话剧风采。十年来,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已成为行业标杆,共有128个参演院团、263部剧目、线下演出1019场、线上展播899场,受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中国戏剧品牌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

北京主单元

经典与新锐交织,彰显原创力量

左右更多

“北京主单元”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领导先后致辞

4月25日晚,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版《大宅门》作为开幕大戏,以浓缩时空的恢弘叙事拉开本届邀请展的帷幕。吴樾、王新、刘佩琦、常玉红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白氏家族百年风云,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北京主单元展演期间,由多家院团演出的优秀原创作品轮番登场。话剧九人《春逝》、上海戏剧学院、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树魂》、青岛市话剧院《烟火人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如歌》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现实关怀;北京风雷京剧团《网子》、新青年剧团《世界旦夕之间》等作品则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白鹿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浪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杜甫》等力作彰显了专业院团的创作实力。

左右更多

小剧场演出同样精彩纷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再度回归。《爱情失格》《万火关》纪实剧场《裁·缝》(老顾篇)《围雾迷城》等作品各具特色。此外,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Hi,我找吕布》、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孤村》等地方院团作品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

左右更多

展演期间,“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和西城区文化馆分阶段展出,集中展示了从首届到第十届参演的所有剧目海报,精彩再现了历年来的艺术成就与精彩瞬间,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左右更多

十周年海报回顾展

乐山展演月

央地携手破壁,文化惠民深耕基层

本届邀请展首次走出北京,设立乐山展演月,于5月至6月在乐山市举办,开创了“双城互动、央地合作”的新模式。带来10场优秀剧目展演、9场高清影像放映、3场戏剧普及工作坊及1场专题座谈会等23场活动,吸引1.5万余名观众,省外观众占比超10%,全网传播量突破8000万,“周末到乐山观剧”成为文旅热词。

左右更多

“乐山展演月”开幕式现场

5月10日,乐山展演月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礼堂盛大开幕,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四世同堂》作为开幕大戏震撼上演,刘金山、陶虹、邢佳栋、徐卫、赵芮等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乐山观众。《水生》《了不起的你》《我这半辈子》《京报》等五部题材各异、风格鲜明的优秀剧目先后在乐山市内多个剧场演出,为当地观众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享受。

左右更多

特别设置的“经典剧目放映”单元,展映了《青蛇》《苏堤春晓》《抗战中的文艺》等作品,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观众领略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左右更多

戏剧普及教育工作坊成为乐山展演月的一大亮点。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李晔、江佳奇、杨晨深入基层开展表演培训,短短五天内就让普通戏剧爱好者完成了从观摩到登台的转变,切实推动了话剧艺术在当地的传播与发展。

左右更多

汇报演出合影

6月10日,在乐山师范学院举办的“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戏剧赋能——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创新路径与实践范式”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乐山展演月”的创新意义,认为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文化资源的地域壁垒,是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为构建文化直达基层长效机制提供了宝贵的“乐山样本”。

“乐山展演月”专题座谈会合影

高校展演月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戏剧新生力量

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推进优秀文艺作品进高校演出的指示,加强社会文化资源与高校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本届展演特别增设高校展演月活动,由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高校展演月必将有效创新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为培育新时代戏剧人才、推动文化繁荣注入活力,更为高校与行业间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资源互换提供宝贵契机。”

8月至9月,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上演了由中央戏剧学院出品并创排的话剧《告别》。此外,由中央戏剧学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新华网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北上》和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作为双压轴剧目,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和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亮相,为邀请展画上圆满句号。

左右更多

高校展演月活动力求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文艺之力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彰显新时代戏剧教育服务社会、连接行业、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求真至美 时代原创

第十届邀请展圆满落幕

座谈会现场

9月22日,“求真至美,时代原创——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暨高校展演月专题座谈会”在中央戏剧学院顺利召开。邀请展各主办方、有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学者、院团代表及媒体代表等共同回顾邀请展十年历程,围绕诸多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会领导及专家高度评价邀请展十年坚守“原创、艺术、人民、时代”的宗旨,大家共同认为其通过持续搭建创作、演出、育人一体化平台,推动了中国原创话剧从题材拓展到美学表达的全面升级。

主办方领导先后致辞

座谈会伊始,各主办方及有关部门领导先后致辞,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在致辞中表示,“本届邀请展三大板块实现国家级平台与地方文化、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展现中国话剧蓬勃生命力与广泛群众基础。高校展演月搭建教学成果与社会需求对话桥梁,助力原创话剧发展,锚定戏剧教育与行业融合方向,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西城区自2016年起,以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为纽带,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丽莉表示,“未来将继续与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深化央地合作、校地合作,发挥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品牌深化城市联动,构建全国戏剧文化交联网络,共建戏剧文化生态圈。”

第十届邀请展搭建了乐山与国家级文艺院团的交流桥梁,展现戏剧在基层的广阔发展空间与深厚群众基础。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丹在发言时坦言,“乐山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探索与国家级文艺院团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文化赋能城市品质建设更新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探索本土精品剧目创排发展的新模式。”

最后,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在专题座谈会上总结发言表示,“十年耕耘,中国国家话剧院从与西城合作到携手乐山、中央戏剧学院,合作规模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将继续坚持原创核心,以求真至美创作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的剧目,深化与央地、校地、院团联动,探索创新模式,依托高校构建‘创作、实践、孵化’完整链条,激发行业创作活力。”

左右更多

在随后举行的专家座谈会环节中,各方专家代表各抒己见。在率先进行的“原创话剧发展”议题中,剧作家、戏剧评论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逸冰高度评价邀请展“是21世纪中国话剧历史的崭新乐章”,建议为邀请展制作高品质图文刊物留存艺术成果,并吸引戏剧评论家、理论家对每年新成果进行研究总结,将实践上升至理论高度,让艺术价值更持久。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晓江指出,高校合作应进一步拓展范围,不仅限于专业艺术院校,更多非专业高校学生的创造力值得关注,可纳入原创剧目发掘体系;同时建议与视频平台合作,将邀请展剧目转化为数字资源,方便更多人观看、研究,也为院团推广提供新路径,助力行业发展。

曾参与了9届邀请展、携16部作品参展,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李伯男称,邀请展“记录了个人艺术成长履历”。他更是以《北上》为例,特别提出文学改编需实现“文学性向戏剧性转化”“小说叙事结构向演出结构转化”,同时追求舞台诗画美,探索“形式即内容”的创作目标,让作品常演常新。

作为邀请展创始人之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新业态演艺专委会主任傅维伯,现场在回顾了首届邀请展举办历程的同时,更是特别感谢了剧院领导与西城区的支持。他认为,第十届邀请展实现“战略转型”,从北京走向乐山、联动高校,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视野,推动中国戏剧借助邀请展平台“走出去”,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话剧国际影响力。

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北京市西城区戏剧家协会主席松岩则表示,剧团借邀请展平台将“京话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网子》等作品演遍十余城市。他希望邀请展持续发展、走向国际,同时期待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探索京剧与话剧融合新可能,为传统艺术创新注入活力。

在首个议题行将结束之际,中国文化报品牌创新中心主任、高级记者刘淼从媒体视角指出,邀请展是观察中国话剧创作的“优质样本”,十年来传统文化、红色、现实三大题材精品涌现,中国国家话剧院发挥引领作用,“文艺两新”如北京风雷京剧团、话剧九人也贡献鲜活力量。她期待邀请展继续秉持初心,推动优质艺术资源深入基层。

进入“文学舞台转化”议题后,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刘立滨结合参演经历,谈到《告别》改编自《狂人日记》的创作思考,强调经典文学舞台转化需“再现原著精神”,让观众接受并产生共鸣。他认为院校应积极参与邀请展,既能历练师生,也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媛感谢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提供的权威平台,通过参与多届展演,杭话在创作、演出与人才培养上取得显著进步,与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出品的话剧《北上》更是入围文华奖终评。感谢国话、中戏及所有幕后团队的支持与帮助,激励杭话不断前行。

江苏省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一级演员张怡作为基层院团代表,感谢主办方提供宝贵交流机会。《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多次受邀来京展演,深受高校师生喜爱。剧团注重与高校合作,通过工作坊、导赏等形式推广滑稽戏,吸引青年参与传承。期待未来与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深化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打造精品剧目,回馈社会。

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郑荣健提出,文学改编已具备“原创属性”,文学作品能为戏剧提供成熟的审美信息与人文指向,如《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从“农民吃饭”延伸至“精神饥饿”的探讨,提升作品深度。他期待戏剧创作能捕捉文学中的“细微审美星火”,结合舞台真人演绎与游戏精神,打造更具独特性的作品。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麻文琦以观众视角谈感受,肯定当下舞台创作者“技艺娴熟、视野开阔”,但也指出部分作品存在“过于平滑”的倾向,剧情常追求“圆满解决矛盾”。他建议改编创作在建立与当下联系时,正视美好实现的复杂性,让作品更具现实张力。

座谈会进入到尾声阶段,在展开“多方合作育人”议题发言时,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一级编剧林蔚然从“团校协同、校地联动、校企融合”三个方面介绍中央戏剧学院近年来的合作实践,与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等院团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与北京西城区、东城区,广西桂林深耕品牌合作,打造文化赋能新生态;与华为、中影集团等头部企业搭建产学研用新机制。

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亮从院团管理角度总结《北上》合作经验,强调“目标一致、领导支持、核心团队、高效执行、资源互补、平等互谅”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同时指出合作过程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能为院团输送专业人才,打通学生职业化发展“最后一公里”。

“高校展演月”专题座谈会合影

结语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仅系统总结了邀请展十年来发展的经验,更明确了未来方向。下一步,主办方将继续以“求真至美”为艺术追求,立足人民、守正创新,深化央地、校地、院团多方合作,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十年耕耘,双城联动,戏剧与城市共生长,艺术与人民同呼吸。通过交流互鉴激发戏剧生命力,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照亮中国舞台艺术的广阔前路,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戏剧力量,向世界呈现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精神!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