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中国人民大学话剧《陕北公学》首次在港演出

更新时间:2025-09-22 20:10  浏览量:1

中国日报9月22日电(记者 邹硕)9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原创话剧《陕北公学》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演。这是该剧首次赴港演出,吸引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在港人大校友及各界人士约1500人观看。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副部长周强,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联合出版社、香港信善基金会等机构负责同志出席。

话剧《陕北公学》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背景,讲述陕北公学在民族危亡中诞生、培养"革命的先锋队"的故事。1937年7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以"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目标的学校,陕北公学应运而生。陕北公学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为主,兼顾民众动员和政府工作教育、军事教育与劳动教育。陕北公学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四川革命世家的杨白冰、从白区突破封锁来到延安的邓友梅,还有来自朝鲜、马来亚等地的革命青年郑律成、陈日梅、廖冰等。短短一年多时间,陕北公学培养出六千余名抗战干部,他们"毕业上前线",把"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带往各条战线,成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顶梁柱。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希望以青年为桥梁、以艺术为媒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两地交流,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对话。它让香港青年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家历史,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希望以此次演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内地高校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认为,这部话剧为香港学生提供了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演出座无虚席,足见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他还透露,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将于11月初走进香港教育大学,加强香港的国情教育内涵建设,搭建中华文化传播平台,深化香港青年对国家发展大局的认知与认同。

此次赴港演出的剧组成员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对同学们来说,参与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瀚表示:"对先辈的演绎,其实也是在告诉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曾经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奉献自己的生命。"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精神的淬炼,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剧中有一位特别的演员——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本科生陈方芯。她饰演的是自己的奶奶、陕北公学华侨干训班学员陈日梅。陈日梅是众多归国华侨青年的缩影。她放弃优渥华侨生活,于1938年独自一人从马来亚跋涉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加入新四军。陈方芯说,通过演绎祖辈的故事,她更加理解了"爱国不分南北,青年心有家国"的信念,也感受到这段历史是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原创校史剧,《陕北公学》自2021年创排以来已连续五年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累计在校内演出三十余场。2024年9月30日,话剧登上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舞台,首次面向社会公演。此次赴港演出是该剧首次走出内地、走进香港。观众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文化交流通过艺术形式搭建起青年沟通的桥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耀眼光芒。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