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西安站落幕

更新时间:2025-09-15 09:23  浏览量:1

这是一批见证中国话剧十年发展轨迹的经典力作,从《青蛇》到《生死场》,再到《大宅门》《赵氏孤儿》,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经典大剧,在中国舞台十余年积累的口碑,让无数观众趋之若鹜。

9月14日下午,随着《北京法源寺》压轴亮相,为期两个月的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西安站圆满收官。两个月间,八部重磅话剧以高清影像形式轮番展映,为西安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跨越时空的戏剧盛宴。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剧照。

经典与新锐交织的戏剧盛宴

据介绍,本次国家话剧院带来的戏剧盛宴,以《鼓楼那些事儿》拉开帷幕,这部聚焦基层司法实践的现实题材力作,通过社区法官赵晓海“跑断腿、磨破嘴”的鲜活故事,让法治精神在烟火气中生根发芽。剧中赵晓海在雨中为老人撑伞调解房产纠纷的场景,让无数观众红了眼眶。

田沁鑫导演的《赵氏孤儿》则以现代剧场语言重构古典悲剧,倪大红饰演的程婴在“献子”一场中,用颤抖的双手和决绝的眼神将“信义”二字刻入观众心底。

更令人惊叹的是《狂飙》的科技赋能——8台摄像机实时捕捉金世佳的表演,当他含着泪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时,面部特写投映在巨幕上,连睫毛的颤动都清晰可见,这种“呼吸可闻”的观剧体验颠覆了传统剧场美学。

话剧《狂飙》剧照。(开元大剧院供图)

跨越代际的艺术共鸣

在开元大剧院,年轻观众为《狂飙》的科技感惊呼时,后排白发苍苍的老戏迷却为《生死场》1999年版高清修复影像热泪盈眶。

“看到倪大红老师30年前演的赵老嘎,还是那么震撼!”从事文艺工作的张女士指着屏幕激动不已。

而一批热爱观剧的大学生观剧团自发组织的“法源寺辩论夜”持续到凌晨,学生们模仿剧中康有为与光绪帝的对峙台词,争辩着历史选择的多种可能。

待到《青蛇》散场后,不少观众摩挲着宣传册上秦海璐与袁泉的剧照感慨:“这才是东方美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场更有一对老夫妻告诉记者,他们特意从咸阳赶来,连续观看了三场演出,“这样的艺术盛宴,等再久都值得。”

“国话”出品给西安舞台的三重震撼

这场展映季犹如一面多棱镜,为西安本土戏剧发展提供多维参照。

其一,《鼓楼那些事儿》证明现实题材同样能造就艺术精品——用社区调解家长里短的琐碎故事,竟能编织出法治中国的宏大叙事。

其二,《狂飙》的即时摄影技术展现了“剧场+科技”的无限可能,这对正在建设“演艺之都”的西安而言,提示了传统舞台与数字媒介的融合新路。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赵氏孤儿》《北京法源寺》等作品示范了如何让经典“活”在当下——当奚美娟饰演的慈禧在法源寺说出“变法不是请客吃饭”时,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振聋发聩。

作为展映季的压轴盛宴,《赵氏孤儿》于9月12日晚震撼登场,倪大红、韩童生等戏骨同台演绎“春秋大义”;《狂飙》9月13日连映两场,金世佳重现田汉的创作人生,引领观众体验科技赋能下的“半电影化”舞台奇迹;9月14日下午压轴亮相的《北京法源寺》,奚美娟、周杰等实力派演员带领观众穿越回戊戌变法的历史现场,展开一场关于家国存亡的终极辩论……三部大作从古典悲剧到文艺先驱传记再到历史正剧,全方位展现中国话剧的深度与广度。

展映虽已落幕,但散场时观众们仍聚在海报前热烈讨论,有人翻看着手机里连续四场的购票记录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高品质文化供给!”正如一位戏剧研究者所言,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在于它们既提供了精神的重量,又赋予了审美的轻灵,这正是西安建设文化名城最需要的艺术滋养。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实习生谢思琪屈思语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