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从辰山草地音乐会到杨浦滨江工业遗存、徐汇西岸艺术博览会……未来,越来越多生态空间将“搭载”文化价值

更新时间:2025-09-10 18:31  浏览量:1

从辰山草地音乐会到徐家汇公园的周末音乐角,从杨浦滨江的工业遗存到徐汇西岸的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近年来,上海越来越多的生态空间向市民开放,其中不少空间叠加艺术文化活动,为文化展示、交流和创新提供物理平台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生活。今天,由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5东滩论坛“在市政协举办,与会者就“生态空间开放的文化价值:基于上海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越来越多的生态空间开放

从黄浦区复兴公园到长宁区中山公园,从虹口区和平公园到浦东新区世纪公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园拆除围墙向市民开放,公园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公园内的绿色空间和街区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一些过去只有单位员工才能逛的花园、绿地也在逐步向市民开放。今天的论坛上,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朱心军介绍,从2020年起,绿化部门试点启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开放169处单位附属绿地,开放面积近111万平方米,其中48处绿地改造成为口袋公园。

而根据排摸,全市建立了342处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项目库,其中101处具备改造成口袋公园的条件。未来,项目库里剩余的单位附属绿地将逐步向市民开放。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内部绿地改造成雷士德花园,向公众开放
越来越多生态空间搭载文化价值

无论是公园还是单位附属绿地,生态空间开放不仅仅是单纯让市民赏花散步,绿化部门和高校、社会机构等合作,叠加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类活动,拓展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让市民逛公园绿地有更多获得感。其中,生态空间叠加文化艺术活动占相当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学院院长曾刚认为,从“一江一河”沿岸保留老厂房、融入艺术设计的工业遗存绿地,到设置艺术装置、开展光影秀的滨江绿地,从走出传统场所、走向户外空间的博物馆、剧院,城市生态空间、文化底蕴魅力和市民高品质生活三者共同构成了紧密相连、互相滋养的共同体,生态空间开放为文化价值提供了物质载体,文化价值提升丰富了生态空间的内涵,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生活,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分享了上海生态空间与音乐演出的融合案例。他说,从2008年开始,徐家汇公园就推出“周末音乐角”,逐步成为每周六、周日下午的常态化演出,年均演出逐渐达到100场。辰山草地音乐会则已经成为上海生态音乐演出的“标杆”,从2012年创办以来,已累计举办12届,吸引观众超80万人次,让音乐融入自然肌理,市民游客可以在草地铺上野餐垫听音乐,同时推动古典音乐打破“高雅艺术”的壁垒,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和户外演出的形式,走向大众。

辰山草地音乐会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周立志分享了华政作为“全国首家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高校”的多重举措,通过拆除部分围墙,华政长宁校区10处公共空间、27栋历史保护建筑与苏州河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市民共享百年校园。

此外,百年愚园路通过沿线多个单位附属空间的联动开放,让“可阅读的街区”焕发生机;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的一部分位于青溪郊野公园内,有百年老宅、老桥,有打莲湘、田山歌和茭白叶编织等民俗,去年引入了美术馆,推动乡村公共空间和文化的融合。

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指出,通过单位附属绿地的打开,生态空间实现无界融合,上海走出了一条存量资源优化、功能复合提升、治理协同创新的城市更新之路。

市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邓建平表示,协会将坚持办好东滩论坛,围绕生态文明,紧扣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充分发挥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上海作出贡献。

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空间的文化属性,将生态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融合,建立健全生态空间开放的协同机制,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合作,共同推动上海生态文化建设。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