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徐露:巅峰时隐退,嫌丈夫丑不生孩子,生下女儿后怎样了
更新时间:2025-09-04 19:49 浏览量:1
文|顺
选择与“丑男”结婚,并直言不愿意给对方生孩子。
难道徐露在戏外也如戏内的“可云”一样疯癫吗?
6月份,徐露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看海的视频。
而比起美景,网友更关注徐露的个人状态。
只见她一头利落的短发,衣着也非常的日常随意。
不仅如此,她还是纯素颜出镜。
如果不是本就知道她是一位女演员,看到这个视频估计很少有人能把她与“明星”二字联想到一起。
更让人惊讶的是,徐露脸上一点都没有医美过得痕迹。
而她本人也表示“不想随意改变岁月在脸上留下的每一笔”。
这个态度也让不少网友对她感到钦佩,毕竟在当下很多人都会“容貌焦虑”的年代,她能做到如此透彻也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很多和她同龄的女星都把自己的折腾的“面目全非”,顶着一张与年龄极为不匹配的脸。
从此也能看出,徐露这个人是不太会“伪装”的。
如若不然,她当初也不会说出嫌弃老公太丑,不愿意给他生孩子的话了。
但这句话更多也只是徐露的玩笑话罢了,不然的话,她也不会为老公生下女儿了。
说起来估计都没人敢信,徐露和老公姜凯阳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决定步入婚姻。
不仅如此,姜凯阳的长相也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总之,他和徐露的组合就有点像“美女与野兽”,哪哪都不搭配。
但即使外界议论纷纷,徐露还是坚定自己的选择。
其实从徐露对容貌的回应来看,就不难理解她当初为何会如此迅速的步入婚姻。
因为她把所有的事情都当成了人生的体验,无论好坏。
在之前的采访中,她也表示:
“结婚生子本就是人生该经历的一段。”
所以她才能在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离开舞台,投入到家庭当中。
她对所有事情都很看得开,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也是。
徐露非常享受母亲这个角色,和女儿相处的时间里也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谈起女儿,她总能滔滔不绝,女儿的成长历程她更是一刻都不愿意缺席。
她的教育其实偏向“西方式”。
中式教育大多都是希望孩子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和设定的轨迹发展。
从上学到结婚,似乎只能听“老人言”,大多孩子都是决定不了自己的人生的。
而徐露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的教育方式处处都透露着“高明”二字。
她会不断地分析孩子的心理和特点,由此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而她更不会把孩子养的像“温室里的花朵”,则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
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是很多家长都无法做到的。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是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面负责,以至于有的孩子到了成年,甚至都不会做饭洗衣。
徐露呢?
她让自己的女儿一岁的时候,就坐在饭桌上和大人一起独立吃饭。
就连女儿穿什么,都是由她自己选择的,并不是徐露觉得哪件好看就让孩子穿哪件。
所以她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比同龄人要成熟的心智和自理的能力。
在别的孩子还处于吵闹哇哇大哭的阶段,徐露女儿就已经像个小大人了。
而她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说未来一定会有什么大作为,但肯定是会一个优秀的人。
不仅如此,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徐露自己也有很多感悟,也收获了成长。
之前观众对她的印象大多都是“清纯的悲情女子”,徐露本人之前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但后来她就想要进行突破,不想再陷入到某个条条框框中。
而徐露之所以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也和她的儿时经历密不可分。
徐露出生于一个艺术氛围很浓重的家庭,她从小就对艺术这方面很感兴趣。
再加上她长相出挑,走这条路也是非常合适的。
在她四岁那年,她就登上了杂志的封面。
由此可见,她的表现力和容貌有多么出众。
而她也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艺术方面就放下功课的学习。
她的成绩非常优秀,每年评选“三好学生”时,都一定会有她的名字。
课余时间,她常独自在家钻研数学题或沉浸于书籍中。
11岁那年,她就进入了辽宁舞蹈学校学习芭蕾舞。
然而舞蹈并没有徐露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反而困难阻阻。
但即使如此,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好在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她当年同时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
后来在深思熟虑之下,她选择了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戏剧表演专业。
她的同班同学也都是后期非常有名的红人,比如李冰冰、任泉。
也正是见到了这么多优秀的人,徐露才更加努力。
毕业的前一年,徐露就被谢园导演挑中,参演了《经过上海》。
之后徐露虽算不上戏约不断,但也不愁没戏拍。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她还参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2》。
因为她最出名的角色,恐怕非“可云”莫属,以至于其他的角色都黯然失色。
但据说,当初这个角色本来是蒋勤勤的,可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交给了徐露。
为塑造这一复杂角色,她全身心投入,甚至在拍摄结束后花费四个月才走出角色情绪。
而她的努力也被观众看到,“可云发疯” 的片段成为经典。
直至如今,她的表演还是深深地印在一些观众心中。
不仅如此,“可云发疯”相关表情包还在网络爆红。
如今的徐露虽然很少出现在荧幕中,但从她在社交平台上的动态来看,她并没有放弃演戏。
她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淡然处之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毕竟活得顺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不必与“最好”较劲,因为永远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