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第三排观众”双期招募|对话曹曦、袁凌

更新时间:2025-09-04 08:31  浏览量:2

信息社会让交流变得轻而易举,我们熟悉评论区与快速转发,我们习惯了在无数信息浪潮中在线,却也正在逐渐失去凝视彼此,共享沉默,感受同一个现场呼吸的经验。

《第三排观众》试图抵抗这种轻盈。它是一次公共性的尝试,希望把人从加速的流通中抽离出来,我们可以身处同一个空间,分享彼此的存在。同时我们也期待一种可能性的恢复:个体重新开始在场,在现实空间中检验见证的意义。

本次《第三排观众》将在同一天完成两期录制,分别与戏剧编剧、导演曹曦,作家袁凌展开对话。我们邀请你参与节目录制,一起见证这两场对话。

📺

对话曹曦

13:00-15:00

谈到青少年成长中抑郁、拒学或自我认知的困惑,许多成年人往往本能地想去控制和干预,甚至用药物去“解决问题”。曹曦选择了另一条路:用戏剧,让孩子自己找到出口。

作为抓马教育的创意总监,他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空间。在这里,青少年既是表演者,也是创造者。他们在戏剧创作、角色演绎、游戏化的练习中,学会观察生活和自我理解,并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戏剧,成为了 TA 们与世界对话的通道,也成为了 TA 们自我探索的练习场。

这样的教育实验像一场微观的社会模拟。舞台不仅仅是表演的地方,更是认知的场域。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去体验情绪,重新识别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在曹曦看来,戏剧的魅力正在于它几乎是人生的缩影。在虚构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说出现实中不敢说、不会说,或不被允许说的话。好的艺术,总能让观众有机会去表达自己,也让创作者发现新的自我。

曹曦坦言,他的人生轨迹一直带着边缘感,靠着对戏剧的热情和对表达的执着,一步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因如此,他对每一个被忽略的视角都格外敏感,相信艺术的展现并非依靠天赋,而是存在于被理解、尊重、激活的瞬间。

教育的真正力量,在于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内心深处被唤醒,勇于自由呼吸。《第三排观众》与曹曦的对话,将重新审视成长与表达的本质,进入微小却深刻的世界,穿过表象去感受孩子们寻找自我的隐秘维度。

【录制时间】9 月 7 日(周日)13:00—15:00【录制地点】单向空间·郎园 Station 店北京市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 53 号郎园 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 座曹曦,戏剧编剧、导演,抓马教育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教育剧场的积极倡导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攻读人类表演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演教育剧场作品《另一面的我》《箱子屋》《巨人的拥抱》《做妈妈》《杰克与豌豆》《弃儿》《灰》等。自 2019 年起带领直面鸿沟青年剧团完成《麦克白》《我们(或个人问题》《醒醒,该起来了》等作品译著有《想象真实:迈向教育戏剧新理论》《教育戏剧:实践指南与课程计划》。2022 由曹曦导演的舞台戏剧作品《做妈妈》,荣获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优秀奖”。

📺

对话袁凌

17:00-19:00

袁凌的前半生,像是在一场盛大的宴席上始终坐在边角。

清华博士的席签已经摆好,他却起身;《新京报》新闻部副主编的座位留着,他又退下;新浪中心的管理席端着高脚杯,他礼貌点头,把杯口按住。一次次远离灯火正盛的主桌,他背对华彩,面向幽暗的走廊与风口,袁凌在这里转身,他的脚步,通向更冷的地方——矿难的黑,皮村的夜,留守儿童的沉默。这种选择并非浪漫,恰恰相反,它充满风险。

这种执拗,似乎与他的出身紧密相连。一个来自山村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往往是双重的:明白贫穷与困苦的重量,也更为敏锐地捕捉到秩序背后的空洞与残酷。袁凌显然不愿接受,他拒绝被安置和驯化,作为写作者,更拒绝一种“安全的文学”。

从《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到《寂静的孩子》,从《生死课》到《我的皮村兄妹》,他的个人生活与写作几乎都带着救赎与冲动。他拒绝一切慰藉的语言,以冷峻和克制的注视,将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一一写下。正如他时常提起鲁迅先生的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独立写作的道路漂泊而漫长,物质困境时常随之而来,但他仍然义无反顾选择了自身的文学立场:让被遮蔽的命运现形。这种坚持,本质上也是他对个体自由的捍卫。

在袁凌看来,文学必须与真正的独立意志为伍,它该诞生于矛盾和孤独之中,需要写作者敢于在失序的环境里暴露自己,而不是在庇护中温顺书写。袁凌说,我始终保持着这种写作姿态,拒绝虚假的伪善,当然,这其中必然伴随着许多艰辛。这种警觉,就像刺入身体的一枚铁钉,让他无法在庇护中佯装沉睡,而是必须向外伸展,哪怕前路满是荆棘。

与袁凌的对话,是《第三排观众》的一次必要相遇。他的写作与人生,并非通往中心,而是不断自我逼近,宛如一条从边缘走向“边缘”的勇敢旅程,我们的问题也悬置其中,个体如何抵抗结构性的冷酷,寻求独立,不被豢养,直面现实的刃锋。

【录制时间】9 月 7 日(周日)17:00—19:00【录制地点】

袁凌,单向街 2019 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 年度致敬作家,腾讯书院 2015 年度非虚构作家。入选三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两届豆瓣年度作品,单向街年度作品,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等。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青苔不会消失》《世界》《寂静的孩子》《生死课》《记忆之城》《汉水的身世》等书。在《人民文学》《收获》《花城》《十月》等刊发表作品。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