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 宜宾印记丨中国戏剧摇篮——江安国立剧专
更新时间:2025-08-31 19:03 浏览量: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烽火岁月,民族危亡之时,宜宾作为抗战后方,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留下珍贵的抗战印记。宜宾融媒推出《抗战烽火 宜宾印记》系列报道,通过一份份珍贵的抗战档案,讲述那段令人铭记的峥嵘岁月。
丨宜宾融媒 潘一豪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始称国立戏剧学校,1935年10月18日创建于南京薛家巷,1939年4月疏散迁徙至宜宾江安,在江安办学六年,并于1940年6月升格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延安鲁艺合并组成中央戏剧学院,是现今中央戏剧学校前身之一。在江安办学的六年是其发展史上最艰难、最关键的黄金时期,是师生创作和演出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剧专培养人才最多的时期。
江安剧协欢迎国立剧专茶话会留影 档案来源 国立剧专江安纪念馆
戏剧大师曹禺的《北京人》《蜕变》《正在想》《三人行》的创作和《家》的改编构思,都是在江安剧专主持教务的繁忙工作间隙写出的。其中,《北京人》《蜕变》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原型,是曹禺在江安时,通过到茶馆、酒肆等深入生活收集而来的。
1940年—1941年初,曹禺用几个月的时间日以继夜地创作,终于在江安完成了他认为“所创作的剧本中最好的,渗透了他全部的爱和恨”的作品——《北京人》。这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北京人》海报
国立剧专在江安的六年时间中,有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此就读。后来,许多文化名流都是在江安第一次登上舞台,开始自己的戏剧人生,如著名导演谢晋、秧歌剧创始人王大华、谐剧创始人王永梭等等。曹禺为江安国立剧专纪念馆题词——“中国戏剧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