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中国戏剧界的传奇六人组:他后凭什么三次摘得梅花奖?

更新时间:2025-08-28 21:26  浏览量:1

在戏曲圈,能拿一次梅花奖就足以被称作"角儿"。可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把中国戏剧最高奖拿成了"帽子戏法"——40年来,全国781位梅花奖得主里,只有6人能三次捧起奖杯。从越剧舞台上的俊朗小生,到川剧里的风情花旦,他们的故事,藏着中国戏曲最动人的生命力。

一、梅花奖有多难拿?看看这些数字就懂了

1983年梅花奖刚设立时,全国只评出15位获奖者。那会儿规矩简单:演员一辈子只能参评一次。直到1994年第11届,才破天荒增设"二度梅",浙江小百花的茅威涛和川剧演员刘芸成了头批"双料得主"。

可真正的挑战是"三度梅"(后来改称"梅花大奖")。要拿这个奖,得先拿两次梅花奖,再用至少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证明自己——40年里,全中国只有6人能闯过这三关。对比一下:全国二度梅得主有54人,而三度梅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有。

二、六位"梅开三度"的传奇:他们的戏,藏着各自的江湖

茅威涛:越剧小生的"三次破圈"

1984年,22岁的茅威涛站在梅花奖领奖台上时,手里还攥着《汉宫怨》的戏词。没人想到这个桐乡姑娘后来会成"越剧第一小生"——她演的张生,打破了传统小生的"温吞感",眼神里的少年气能让台下女观众红了脸。

1994年凭《西厢记》拿二度梅时,她已经开始改剧本了。把王实甫的文辞揉进越剧唱腔,连昆曲名家都夸她"会唱戏,更会懂戏"。到2007年《新版梁祝》摘得三度梅,她干脆让祝英台穿起了西装,用现代舞的身段演化蝶——有人骂她"离经叛道",可戏票提前三个月就被抢空。

尚长荣:把曹操演活的京剧大师

作为京剧名角尚小云的儿子,尚长荣这辈子最恨别人说他"靠爹"。1992年他演《曹操与杨修》时,故意把曹操的脸谱画得"半白半黑"——白的是奸猾,黑的是雄才。有老戏迷看完拍桌子:"这哪是演曹操,这是把人心挖出来给人看!"

这位老爷子拿梅花奖的时间线堪称"传奇":1984年首摘梅,1996年二度梅,2002年成为中国首位"梅花大奖"得主。最绝的是70岁还排新戏,他说:"曹操70岁还想称雄,我凭啥不能登台?"

裴艳玲:演活了男人的"坤生泰斗"

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有个外号:"活武松"。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能把林冲的悲愤唱得让观众掉泪的艺术家,是位地道的女先生。5岁登台时她演哪吒,9岁挑梁唱《武松打虎》,13岁就成了河北的"戏状元"。

她的三次梅花奖,藏着三个剧种的功夫:1986年凭昆曲《林冲夜奔》拿首梅,1996年用河北梆子《钟馗》摘二度梅,2009年又以京剧《响九霄》夺大奖。有人问她为啥能演啥像啥,她笑:"我演的不是男人,是人心。"

冯玉萍:评剧里的"东北女人代言人"

冯玉萍的嗓子像关外的高粱酒,甜里带烈。1988年她凭《风流寡妇》拿梅花奖时,评委说她"把东北女人的泼辣演透了"。可她不满足,后来演《疙瘩屯》里的喜莲,为了找感觉,在农村住了三个月,学农妇挑水、纳鞋底。

2013年拿三度梅时,她演的《我那呼兰河》里的王婆,一段"哭坟"唱得台下观众跟着抹泪。从风流寡妇到苦难母亲,她用47年的舞台生涯证明:评剧不止有才子佳人,更能装下大时代的悲欢。

沈铁梅:让川剧唱响欧洲的"声腔第一人"

3岁跟着父母在川剧团后台打转,13岁进科班学戏,沈铁梅的嗓子是被川江号子"喂"大的。1989年首拿梅花奖时,她演的《思凡》,一段高腔能在剧场里绕三圈。后来她当重庆川剧院院长,干脆带着《金子》去了法国——巴黎观众听不懂唱词,却被她的水袖和眼神打动,谢幕时掌声响了半小时。

2011年凭《李亚仙》拿三度梅,她把传统川剧的"帮打唱"和交响乐结合,有人说她"离经叛道",她却笑:"川剧的根在土里,但枝叶要往天上长。"

顾芗:滑稽戏里的"调味大师"

在六位三度梅得主里,顾芗是个"异类"——她演的滑稽戏,没有水袖脸谱,全靠生活里的烟火气。1992年她凭《快活的黄帽子》拿奖,演的是个普通公交售票员,一句"师傅,往里走嘞",把上海弄堂的味道全演出来了。

后来演《顾家姆妈》,她为了学老太太的步态,在小区里跟了广场舞大妈半个月。有人说滑稽戏登不了大雅之堂,可她用三个梅花奖证明:能让观众笑着流泪的戏,就是好戏。

三、他们凭什么能"梅开三度"?

这六位艺术家能三次摘梅,从不是靠运气。茅威涛为了改《梁祝》,带着团队改了12稿;尚长荣演曹操时,为了一个眼神的力度,对着镜子练了三个月;裴艳玲60岁还在排新戏,说"只要腿还能站,就不能下舞台"。

他们的故事里,藏着中国戏曲的密码:既要把前辈的本事学透,又要敢给传统开新花。就像沈铁梅说的:"梅花奖不是终点,是让你知道,好戏永远在后面。"

如今,这六位艺术家有的还在登台,有的忙着教徒弟。他们留下的不只是三座奖杯,更是一句话:真正的角儿,不是靠奖捧出来的,是靠一出出戏,在观众心里扎下根的。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