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话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主动退场,看看潘虹的“清苦”晚年,无儿无女却活得比谁都自在通透

更新时间:2025-08-28 19:39  浏览量:2

如今的娱乐圈,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生怕自己哪怕慢一步?

可为何偏偏潘虹在风口浪尖上走了一辈子,功成名就后,却倦鸟归林,主动选择了退场!

如今的她,70岁高龄仍无儿无女,这在旁人眼中,绝对算是“清苦”的晚年。

毕竟一个人的面相骗不了人,看看她现在的模样,和早些年真是大有不同了。

去年,潘虹的再次出山让多少观众惊讶。

在话剧《繁花》第二季中,她饰演一位进入暮年,双目失明的黎老师。这个角色,用“惊艳”二字来形容,都显得单薄。

舞台上,潘虹身着一袭素灰,披着褪色的素色披肩,一头银丝在灯光下闪烁。她坐在那张搭着破旧绣花帐子的老床边,用一口吴侬软语,向阿宝缓缓道来自己的一生。

那哪里是演戏?分明是把一个女人半生的风霜,一个城市的变迁,一个时代的荒凉,都融在了那短短二十分钟的独白里。

感情饱满得像要溢出来,层次细腻得能感受到每一丝情绪的流淌,动情之处,甚至带着越剧的吟唱韵律,那份震撼直抵人心!

在潘虹眼里,她把观众当成了自己的阿宝,他们彼此是聆听者,相互交融。这种状态,让她又一次感到生命的拓展与认知。

事实上,导演马俊丰在小说里读到黎老师“白头发抖了一抖”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潘虹。

潘虹自己也深以为然,她说那颤抖的白发,是一代人的符号,他们从青春走到衰老,或许没有子嗣,但灵魂高洁,记忆犹存。

她说黎老师就像一棵有着层层年轮的大树,写满了苦难,也刻画了幸福与青春。

在她看来,年龄对黎老师来说,是可以炫耀的资历,黎老师从未衰老,她是不朽的,她记载着城市的厚度。

而如今我们再回看潘虹自己,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岁月没有带走她的光芒,反而让她沉淀出了更深邃的魅力。

潘虹的童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岁月静好。

1954年生于上海的她,幼年便尝尽了世间冷暖。父亲被打成右派,家庭生活一度陷入水深火热,随后父母离异,父亲早逝。

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却早早地被现实的残酷敲打,可这些没有击垮她,反而把她的性格磨砺得坚韧异常。

17岁那年,她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长江口的崇明岛,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谁能想到,就在这个看似一眼望不到头的地方,命运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

1973年,上海戏剧学院到崇明岛招生,潘虹凭借出众的外貌和那份骨子里透出的才情,成功考入。

在校期间,她就已经是个小名人了,参与了《青春》等多部影片的拍摄。

1978年,她主演电影《奴隶的女儿》,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下足了功夫,深入了解那个年代背景下的悲剧女性。

电影一经上映,她精湛的演技立刻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是那个时候她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接下来,从《人到中年》里那个被生活重担压垮的知识女性,到《寒夜》中挣扎于旧式婚姻的悲情女子,再到《火龙》和《末代皇后》里的时代女性。

潘虹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拿奖拿到手软,成为了当时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一姐。

只可惜潘虹的事业辉煌夺目,但她的感情生活,却远不如银幕上那么圆满。

她与米家山的那段婚姻,至今仍是很多人心头的“意难平”。

他们俩的相识。还要从潘虹拍摄《奴隶的女儿》期间说起。

那时的米家山,只是峨眉电影制片厂一个普通的美工。一个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这差距咋会走到一起?

但潘虹说,他们俩一见如故,十分合拍。米家山总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她演戏的指导,这份志同道合,可能就是最初吸引潘虹的关键。

大学毕业后,潘虹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米家山也随之调到上影厂做美工。

在经过几年的相处后,1978年,他们决定结婚。

然而,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声浪。

24岁青春靓丽,小有名气的潘虹,嫁给一个比她大8岁,事业上没什么起色的米家山,怎么看都不般配。

可潘虹却异常坚定,她相信自己的选择。她曾说,米家山就像她的兄长加父亲,给了她童年缺失的温暖。

可尽管如此,乌托邦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柴米油盐和聚少离多。

婚后,潘虹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她和米家山商量决定延后生孩子。米家山为了更好地支持潘虹,还特意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系。

1981年,潘虹接拍《杜十娘》,一拍就是一年多没回家。长时间的异地,让这段婚姻亮起了红灯。

潘虹的妈妈曾劝她,缓一缓事业,生个孩子,米家山也渴望有自己的骨肉。可当时的潘虹,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心只想着电影和事业,根本停不下来。

两人聚少离多,性格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凸显。

1986年,潘虹和米家山离婚了,那年她32岁。她后来回忆,他们在一起8年,但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

她以为家就在那里,却忽略了对家的经营。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只有错过。

就连离婚后,他们还曾有过合作。米家山凭借导演的《顽主》获得了1989年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而他当初去学导演,正是为了潘虹。

可当他真正崭露头角时,两人的关系早已物是人非。

其实多年来,潘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始终没有再步入婚姻。

她心里始终放不下米家山,她曾多次在媒体前坦言,这一辈子都会在乎米家山,但感情这种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更何况没有人会一直在原地等着另一个人。

但如今的潘虹,早已经被这些年的痛苦磨平了。她活得自在通透,不用演戏的时候,每天七点多起床,一日三餐素食,不追剧,不玩手机,就是安安静静地看看书,晚上十点多便上床睡觉。

早前因为话剧《繁花》的演出,她下午四五点就会到剧院,化妆、换服装,然后静静等待晚上九点上场。

在等待的时间里,她会去后台呼吸新鲜空气,也会去侧幕观看其他演员的表演,对年轻导演的才华不吝赞美。

演出结束,她卸去银白假发,换上休闲装,戴上棒球帽,完全看不出是一位迈入古稀之年的老人。面对门口等候的粉丝,她耐心签名,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没有丝毫明星架子。

潘虹对粉丝充满了感激,她深知一代观众会淘汰一代演员,但这些粉丝却始终对她不离不弃。

作为上戏毕业的她,对舞台有着特殊的偏爱,即便不演戏,也经常去看话剧和戏曲,甘愿做剧场里一个忠实的观众。

在演艺工作上,她现在接戏很少,对剧本精挑细选。她坦言,这些年找她的电视剧角色,多是一些婆婆妈妈的雷同角色,创作趋同,限制也多,她还没看到特别新颖,能真正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老年角色。

与其为了曝光率去重复自己,不如静静等待那个值得付出的角色。

而潘虹的晚年,更是没有儿女承欢膝下,没有奢华的豪宅,甚至蜗居在上海。

她节俭了一辈子,生活安稳,内心平静。她用自己的方式,活成了真正的大女主。

说实话,其实现在想想,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潘虹用她的一生,很好的诠释了这份智慧。

她主动退场,远离了名利场的喧嚣,选择了看似清苦,实则自在通透的生活。

这不正是很多人苦苦追寻却难以企及的人间清醒吗?

这时候再看,潘虹的确挺让人倾佩的!

场馆介绍
国家话剧院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话大剧场为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大剧场外观设计含蓄厚重。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象征一出戏剧正要上演,建筑...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乘坐6,613,109,46,122,410,38,76,42,53,477至广外甘石桥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